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Viewed 26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epub/mobi/azw3)

自律即自由。
——约克·威林克,前海豹突击队指挥官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改善现状和取得成就,不妨先来听一听相关专家的权威观点。

说 起 自 律, 美 国 海 军 的 精 英 部 队——海 豹 突 击 队(SEALs)的队员们可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典范。所谓的SEAL(海豹)几个字母分别代表着 Sea(海洋)、Air(天空)和陆地(Land),而海豹突击队员们则因能征善战和坚韧自律而著称。

如果想成为其中一员,必须经历严酷的训练,能够坚持走到最后的受训者凤毛麟角,而这些百里挑一的成功者们则蜕变为杰出的战士,成为“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箴言的最佳代言人。

这批精英分子,无论男女,都具备极为强大的心理和生理韧性,能够确保他们无论执行何种任务都能够攻坚克难、不辱使命。这便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40% 法则

40% 法则

海豹突击队员们能够通过自我施压的方式来挖掘自身的最大潜能,由此引申出一个著名的法则——40% 法则。

所谓“40% 法则”,顾名思义,就是当我们认为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机能都已满负荷运行时,而实际上却只发挥出了全部实力的 40% 而已。换言之,只要相信自己,那么就可以继续释放 60% 的额外潜能

所以说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到达极限时,实际上可能还差得很远,而能否坚持下去则取决于自己是否仍然充满信心。明明感到连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却还要提醒自己其实才使出了四成力气——也即还能继续承受更多痛苦——这可真是需要极大的信念才行呢。

我们往往会在刚开始感到痛苦或是有些力不从心时,就准备打退堂鼓了。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能力远不止于此,在克服了看似可怕的困难和自我怀疑后,我们便获得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潜能的金钥匙。只要保持自信,便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而下一步的成功又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信心和意志力。

举例来说,你可能在连续完成了 10 个俯卧撑以后会开始觉得吃力,脑海中会不断盘旋着“太累了”“浑身酸痛”“顶不住了”之类的想法。但如果稍事休息后再努力让自己多完成一个,你便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刚才的那些自我怀疑,于是可以继续完成第二个、第三个……

做着做着你会发现,竟然已经完成 20 个了。虽然速度有所下降,但是你已经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翻倍量。

只要相信自己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信心会让我们成功突破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所谓极限。当做完 10 个俯卧撑后感到苦累并想到过放弃,却仍然咬紧牙关又多做了 10 个时,我们就会明白意志力可以帮助自己坚持下来。

于是当下一次面临挑战,需要再度突破自己认为的所谓“极限”时,我们便会表现得更加胸有成竹和游刃有余。一言以蔽之,这就是自律能力的体现——核心问题在于,当大多数人在困难面前望而却步时,你还愿意继续承受多少额外的痛苦呢?

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坚信不疑时,这种意识便会成为我们最给力的盟友;但如果放任负面情绪占据上风,那么我们也将深受其害。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利用“40% 法则”来为自己赋能,而非稍微遇到点阻力就撂挑子不干。

试想一下,如果你决定要参加一项五公里甚至是全程马拉松长跑,而恰好此时自己的身体又不在最佳状态,那么可想而知的是,随着不断的奔跑,你会感到呼吸变得越发困难,双腿变得越发沉重,而你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也变得越发强烈。

此时此刻,只要简单地停下脚步便可以让自己脱离苦海。不过如果你不是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而是正被某类凶神恶煞的物种追得抱头鼠窜,那么恐怕再怎么严重的生理不适,都不可能阻挡你风驰电掣的步伐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伤痛本来就是成功的一部分,而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摸清自己身体和精神的真正极限。我们没有试探过自己的极限,因此对自己的真正实力知之甚少。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只有少数经历过严格磨砺的勇者才能够收获自律和意志力,而余下的庸人们则只能停留在舒适圈内让自己的才能白白埋没。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

如果你对“40% 法则”的效用有所怀疑,那么一些科学证据可能会更有说服力。多年以来,无数相关研究都证实了“安慰剂效应”能够产生惊人的效用,尤其是在运动领域。

所谓“安慰剂效应”,指的是仅仅通过灌输“某种行为会带来益处”的信念,便能为当事人的真实表现带来肉眼可见的提升。“安慰剂效应”的客观存在,说明人类的精神力和韧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理机能。换言之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2008 年发表于《欧洲神经学学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对“安慰剂效应”进行了有力的证明。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一些糖丸分发给举重选手,声称此为咖啡因药剂,能够有助于改善成绩。结果就是,服用过“药剂”的选手们由于相信自己获得了额外的力量,从而真的发挥出了更佳的水平。

科学界的共识是,“安慰剂效应”并不是自欺欺人、侥幸事件、实验偏差或是统计异常,而是一种能够自我实现的预期,也即大脑对于某种结果做出臆测,并主动促成这一结果实现的过程。

事实上,一旦大脑的自我实现机制被成功激活,那么“安慰剂效应”便能够发挥出人们预期的效用。研究人员发现,安慰剂的“剂量 — 效用”曲线与真实药物别无二致——两粒安慰剂的效用比一粒大、大片剂的效用比小片剂大,诸如此类。

“安慰剂效应”充分说明人类强大的精神力量。无数研究证明,“安慰剂效应”实际上是大脑分泌内啡肽的化学过程,只要对自己更加自信,我们便将拥有更多梦想成真的可能性,只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运动领域外,“安慰剂效应”在医学领域中的经典案例也层出不穷。服用了安慰剂的患者们往往能够获得与真实药物或维生素近似的疗效。一个有趣的案例就是,疼痛患者在服用了号称止痛剂的安慰剂后,反馈说自己的疼痛症状的确有所减轻。安慰剂的止痛效果说明,对于任何受到大脑支配的生理环节,我们都可以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加以“诱骗”。

现在我们知道可以利用“安慰剂效应”来改善个体表现,那么如何借助它来强化自律呢?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克服某种重度嗜好的成功率取决于当事人对于该嗜好的态度。如果从一开始便产生畏难情绪并自我怀疑,那么我们就已经输了一半。

想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这并不是说只要坚定信心便可以无脑躺赢任何挑战,重点其实在于,相信的力量有助于提升成功的概率。

无论追求何种目标,与其仅仅依靠自律来苦苦支撑,倒不如尝试着对内心预期进行适当调节。无论是“40% 法则”还是“安慰剂效应”,都充分说明了每个人皆可以比自己想象得更加优秀。

每当我们在为自己寻找借口,或是感到难以自制时,请对照上述两条法则和效应,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那些借口是否还站得住脚。很多情况下,导致自律崩塌的深层次原因往往在于自我灌输的失败主义情绪。而对于卓越、成功和自律的强烈信念,将为我们开启一扇“自我实现”的大门。

1 Materials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epub/mobi/azw3)
完成登录即可查看资源详情
提取码: 7ln9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完成登录即可查看资源详情」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