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能深入学习一样东西。
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同感,但我能观察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表现:不断尝试学习某种东西,比如英语、画画,但总是停留在低层次,就像推大石的西西弗,总是不能到达预设的目标就折返。我想这种“常立志”,反复开始的行为,很可能与人与生俱来的学习模式有关,一旦遇到困难就自然退缩,而过段时间又有学习的冲动。于是,我就在不断的浪费时间。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设定的目标过高,难以达到;第二,学习的方法不对。
在看这本《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之前,我看过作者Chris Lonsdale (中文名:龙飞虎)的TEDx,却没有任何印象。之后过了很长时间,我拿到这本书,翻了翻,又丢到一边。这次我反复看作者的 TEDx 演讲,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他讲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借鉴。
书和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包含我的理解:
5 Principles
五个原则,与四个关键词相关:Meaning / Relevance / Attention / Memory
(1) Focus on language content that is relevant to you
选择与自己有关的学习内容。书里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喜欢脱口秀就经常听、重复。语言学家 Stephen Krashen 的理论就认为,要加强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所以对于成年人业余学英语,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输入方式,比如玩游戏、看剧都可以。玩一些不需要剧情的游戏,完全可以切换成英文,我认识有的玩家就为了玩一个游戏,入门了日语。
(2) Use your New Language as a Tool to Communicate From Day 1
把外语当成沟通工具。排除应付考试的人群,学外语不是学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沟通工具。沟通可以增强信心,加强反馈,可以不必在意形式。
我认为把听VOA、背单词、读文章当作主要学习内容,效果不会很好,因为缺乏沟通和互动。即使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方式,用英文写twitter或聊天也可以。
(3) When you first understand the message, you will unconsciusly acquire the language.
了解含义就能自然而然的掌握语言。这点和第一条一样,选对内容而且能理解含义,自然会把语言和意思建立起联系。
(4) Physiological Training
加强生理训练。看视频时,关注说话人的面部活动,和体育活动一样,发音需要面部肌肉的练习。足球运动员看到对方的动作,就会下意识的预判,语言也类似,如果听到对方问话,自然反应出答话,母语不就是这样吗?
(5) Psycho-Physiological STATE Matters!
掌握好身心状态。保持轻松开放的状态,有利于任何学习。要欣赏自己小小的进步,想想看自己的英语水平相当于几岁的孩子,一点点进步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要预期太高导致负面情绪过多。作者提到了一个方法:泡脑子,就是每天保持一定量的听力输入,这可以培养语感。
Seven Actions
七个行动
-
listen a lot 大量的听
-
Focus on getting the meaning FIRST 先搞懂含义
-
Start mixing 用已知的词语拼凑,先用起来
-
Focus on the core 核心是高频词,背单词先背高频词汇
-
Get a Language parent 找一个家长一样的老师,家长会提供窄输入(narrow input),强化训练
-
Copy the face 掌握发音从掌握肌肉和声音的联系开始
-
Direct connect to the mental 把外语和大脑里的意识联系起来,训练一个外语词不经过翻译母语,直接意识到含义的能力
本书后半部分,作者推广自己的“功夫英语”,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网站看看。